ETF 是什麼?如何購買國外ETF?

新手想開始投資時,除了股票、基金外,近年來也很常被推薦 ETF,那 ETF 是什麼?與股票有什麼差異?

本文將為你說明 ETF 是什麼、ETF 優缺點等投資概念,幫助你踏入 ETF 投資的大門。

ETF 是什麼?

ETF 是英文 Exchange Traded Fund 的簡稱,中文全名為「指數股票型基金」,是一種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型基金。

一檔 ETF 通常包含各大產業的優質公司、熱門主題標的的組合,因此買進一檔 ETF 如同買進一籃子的股票,相對比較不會受到單支股票大幅下跌的影響。

所以相較個股而言,ETF 的風險與波動都比較低,適合希望長期持有,以及想獲得穩定報酬的投資人。然而,某些槓桿、反向或高度集中主題 ETF 仍可能劇烈波動,投資前應評估其風險特性。

簡單比喻:ETF就像「大拼盤」,這大拼盤裡同時裝了多種食材(股票、債券、大宗商品……)。你買下這一份,就等於按同一比例買到裡面所有食材,而且這份拼盤像股票一樣在證券交易所整天都能買賣;因為比例綜合,比較不會受到單一股票的劇烈影響。

ETF 與股票差異

ETF(指數股票型基金)是一種結合「分散風險」與「操作彈性」的投資工具,近年來也越來越受投資者的重視,而兩者主要的差異如下: 

1. ETF 可以說是一個投資項目的組合,買進 ETF 等同於買進一堆股票,不受個股價格暴起暴落的影響,有分散風險的效果。

2. ETF 的投資人是該基金的受益人,而不是股東,所以沒有股東的權益;股票的投資人就是擁有其股份,可以說是股東。

大盤跟 ETF 的關聯?

很多人會提到說「買大盤」,這是什麼意思?大盤 ETF 又是什麼?

「大盤」是用來代表整體股市走勢的主要指數(如台灣加權、S&P 500);而「大盤 ETF」則是一檔在交易所買得到、專門追蹤該大盤指數的基金。換句話說,買進大盤 ETF 就等於用一張股票的價格,一次買下指數裡所有公司,既分散風險又省去選股麻煩,是投資人「一張參與整體市場」方式。

國內和國外 ETF 有什麼差別?

台灣國內和國外 ETF 有一些不同,以下幫助你區分兩者差異。

國內 ETF

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或櫃買中心掛牌的 ETF,大部分國內 ETF 以台灣股市指數為追蹤標的(例如台灣50),也有部分追蹤海外市場(例如美國 S&P 500、中國A股、日本或印度等)。國內 ETF 的交易方式和股票一樣,在台灣股市以新臺幣買賣或使用信用交易。

特色

  • 投資門檻較低,通常一張僅需 1,000 股。此外,目前已開放零股交易,即使僅購買 1 股 ETF 也是可行的。
  • 操作方式簡單方便,交易時間、規則與台股皆相同。
  • 部分 ETF 商品提供高股息,適合期望穩健收益、高現金流的投資人。

國外 ETF

在海外交易所,例如美國 NYSE、NASDAQ、香港交易所等掛牌的 ETF。其標的範圍非常廣泛,涵蓋全球各大市場,也包括各種產業及主題,例如人工智慧、醫療、房地產、電動車...…等。其交易方式需透過銀行、國際券商,或是國內券商的海外交易平台,並以外幣(通常是美元)進行交易。

特色

  • 市場規模龐大,流動性高,追蹤誤差較小。
  • 海外 ETF 商品種類眾多,能更精準地投資特定市場或主題。
  • 可透過台灣國內銀行進行交易。
  • 可能涉及外幣與匯率的風險。

延伸閱讀:《美股怎麼買?新手買美股攻略指南,投資管道、交易規則分享

ETF 有哪些優點跟缺點?

ETF 優點

1. 風險分散:ETF 通常追蹤一籃子股票或資產,能夠有效降低單一公司的股價跌盪影響,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。

2. 交易方便與資訊透明:ETF 與股票一樣,在銀行可透過臨櫃或行動銀行APP所即可進行交易,價格即時且透明,資訊的取得與追蹤都很容易,具有高度的透明度及方便性。

ETF 缺點

1. ETF 可能有追蹤誤差的風險:ETF 可能會產生追蹤誤差,導致其報酬率與指數報酬率有差異,造成原因很多,包括基金的計價貨幣、基金須支付的費用...…等。

2. 特定 ETF 成分股可能過度集中單一產業:ETF 的投資組合通常會分散項目以減少個股造成的風險,但有些 ETF 仍可能因為設計因素,導致集中於少數個股、或集中投資於特定產業,使得投資風險提高。

3. 折溢價風險:ETF 是在次級市場上進行買賣,有「市價」與「淨值」兩種價格,這兩種價格不一定會相同,導致產生折價或溢價,如果折溢價過大表示其成交價格有偏離的現象。而台灣 多數大型 ETF 折溢價通常低於 ±1%。

4. 流動性問題:有些 ETF 可能因為規模較小或追蹤冷門項目,因其市場參與者較少,導致交易困難或價格波動大,產生流動性差的情況。

5. 終止上市風險:可能因 ETF 的資產規模太小、或單位淨值過低等因素,申報主管機關核准終止信託契約,並申請下市,此時投資人就必須面對該ETF 停止發行的情形。

6. 市場風險:ETF 的價格會受到市場影響而造成波動,包括:經濟、政治、貨幣、法律等各種因素。

如何買美股 ETF?5 步驟說明

買賣海外 ETF 的流程與美股交易是一樣的,推薦使用凱基銀行買進 ETF,只需以下 5 個步驟:

1. 開立帳戶

在凱基銀行完成開戶,並開立外幣綜存與信託帳戶。

2. 簽署 Form W‑8BEN 文件

簽署聲明非美國稅籍的文件,以免被美國政府當作美國人而被課稅。個人戶可透過行動銀行APP線上簽署,簽署完成後即可立即交易。

3. 資金準備

下單前必須先確保外幣帳戶有足額,申購委託下單時會先圈存金額。

4. 選擇下單方式及想買進的 ETF

可透過分行臨櫃或行動銀行 APP,完成委託下單;並選擇想買進的 ETF 項目。

如果使用行動銀行 APP 購買 ETF,步驟如下:

(1) 登入 APP 點選交易外國股票/ ETF。

(2) 搜尋欄位,選定申購代碼,尋找你要投資的股票標的。

(3) 輸入委託價格、委託單位數。

(4) 條款確認風險預告及揭露書。

(5) 確認委託內容後點選「確認」。

5. 進行交易

依照以上步驟進行線上交易或使用 APP 購買 ETF 時,須留意美股正常盤的交易時間為台北時間:夏令 21:30‑04:00;冬令 22:30‑05:00。

了解更多:外國股票及 ETF - 凱基銀行 KGI Bank

ETF 配息日跟相關規則

ETF 的配息頻率有月配、季配、半年配與年配等方式,簡單說明如下:

1. 月配息

配息頻率:1 年 12 次

適合對象:期待每月有固定投資收益者。

優點:資金運用靈活性高、頻繁的現金流

2. 季配息

配息頻率:1 年 4 次

適合對象:追求較高配息收益的投資人。

優點:穩定的現金收益

3. 半年配息

配息頻率:1 年 2 次

適合對象:中長期投資者,不急需現金收益者。

優點:複利效應大、穩定的投資收益。

4. 年配息

配息頻率:1 年 1 次

適合對象:長期投資者,不急需現金流或投資收益者。

優點:複利效應最大、長期增值潛力大。

延伸閱讀:

理財規劃怎麼做?不同人生階段的理財規劃技巧

基金是什麼?新手的基金介紹與入門教學

ETF 常見問題

ETF 是什麼?

ETF 是英文 Exchange Traded Fund 的簡稱,中文全名為「指數股票型基金」,是一種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型基金。

一檔 ETF 通常包含各大產業的優質公司、熱門主題標的的組合,因此買進一檔 ETF 如同買進一籃子的股票,相對比較不會受到單支股票大幅下跌的影響。

ETF 跟股票差在哪?

ETF 是一個投資組合,可分散風險,而單一個股較有股價暴起暴落的風險。其次,投資 ETF 較不需要花時間研公司的財報及背景,只要理解產業趨勢來進行投資,較為省事省力。

ETF 是股票嗎?

ETF(Exchange Traded Fund)法律上是「基金」,並不是任何一家公司的股票。ETF 把一籃子資產打包後,在交易所掛牌,所以交易方式像股票,可隨時買賣;本質仍是基金受益權,也就沒有股東會投票等權利。

ETF 是怎麼賺錢的?

一般的交易和投資人,通常會透過以高於當初購買 ETF 的價格賣出該檔 ETF 來賺錢;此外,也可透過配息的方式來獲利,但須取決於投信公司當時的政策決議。

如何買美股 ETF?5 步驟說明

  1. 開立帳戶
  2. 簽署 Form W‑8BEN 文件
  3. 資金準備
  4. 選擇下單方式及想買進的 ETF
  5. 進行交易

ETF投資有風險嗎?

ETF 投資可能會有風險,常見的類型有:市場風險、追蹤誤差的風險、交易的折溢價風險、若流動性不佳會有下市的風險、以及海外 ETF 的匯差風險等。

此外,也須留意如果買賣次數過於頻繁,不但會增加交易成本,也會降低投資績效;以及持有時會有內扣費用的問題(信託管理費等)。

立即分享